当地时间11月8日,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上,国内著名碳汇研究专家、我校周国模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这也是他连续8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发表学术报告。
2017年联合国第23次气候变化会议6日至17日在德国波恩举行,来自195个缔约方的超过25000名代表参加本大会。中国政府派出了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德国媒体对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行动以及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予以赞赏。
11月8日,在“中国角” 举办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多元化探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边会上,周国模教授作了题为《System Thinking Bamboo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的学术报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介绍了竹林生态系统强大的固碳能力及其在推进绿色经济、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作用。
周国模指出:竹林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是世界“第二大”森林资源。竹林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提供多样化的竹材产品,吸收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的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竹林碳汇研究和竹林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同时呼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竹林资源分布区的国家,可以分享中国在竹林研究方面的技术与成果,促进其共同发展。
周国模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森林碳汇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之一,是国内外碳汇研究领域尤其是竹林碳汇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实施了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首次开发出2项国家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我国竹林碳汇项目计量监测的方法标准,实现了竹林碳汇的中国核证减排(CCER)交易。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在竹林碳汇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多次获得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各类科研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两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几年,周国模率领的研究团队特别注重竹林提质增汇项目开发推广工作,“竹林固碳减排综合经营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推广低碳技术,已在浙、闽、川等竹子重点分布区推广竹林提质增汇减排综合经营技术;2015年,在湖北通山实施了全国首个CCER毛竹造林碳汇项目,产生19.4万吨核证减排量,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自2015年开始,在浙江安吉、景宁、诸暨、遂昌、临安等5县市帮助2万多户竹农开发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30多万亩,可以产生核证减排量约430万吨。2012年起在南美、非洲等地区介绍竹林碳汇研究成果与技术推广,并在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展竹子碳汇造林。
据介绍,森林固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碳减排措施和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被大多数国家列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增汇、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国际减排压力的重要举措。周国模团队关于森林碳汇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了积极而有成效的贡献,同时在推动绿色低碳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推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