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Logi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叶立斌校友在《自然》上发表论文
作者: 时间:2016-05-12 浏览次数:

5月12日,我校2000届毕业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叶立斌博士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of the A2A adenosine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y conformational

selection》(G蛋白偶联受体--腺苷A2AR 通过构象选择的途径激活)的学术论文。

该论文主要采用液态核磁共振(Solution-state NMR)和双电子磁旋共振(Double Electron-Electron Resonance,

DEER)方法,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A家族中的腺苷A2AR受体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动态变化及其激活机制,为受体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该研究是对GPCR( Guanosine-bindin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动力学研究的突破,

不仅对GPCR调控机理全面阐述提供新的方法学基础,同时对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意义深远。

叶立斌博士,2000年6月毕业于我校林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森林保护(微生物开发与利用)专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医学研究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onis at

Urbana-champaign)基因组研究中心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结构生物学系从事科学研究。目前,叶立斌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和生物化学系从事科学研究,其合作导师为世界著名的核磁共振学家Scott R.

Prosser教授和生物化学、晶体学家Oliver P. Ernst教授。其研究方向为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动力学,药物作用机理及其研发。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杂志已经成为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权威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自然》的影响因子为41.456。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7668.html

叶立斌(右)在实验室

(天衣 陈培金/文 图片由叶立斌提供)

近期热点